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概况 >> 本科专业 >> 正文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081003)

发布者:  [发表时间]:2022-04-07  [来源]:    [浏览次数]: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

----辽宁省一流本科专业,饮用水安全、水环境健康的保卫者!

【历史沿革】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有三十多年本科办学历史,始于1988年设立的环境保护专业,1993年开始招收给水排水工程专业本科生2012年专业更名为“给排水科学与工程”2007年市政工程学科获硕士学位授予权,2019年依托土木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开始招生水科学与市政工程博士研究生,是校重点建设学科2020年获批辽宁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23年通过住建部工程教育评估认证,专业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

【专业概况】

专业在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综合评价中排名第二,2021-2023年“软科中国大学专业排名”为B层次,2024年上升为B+层次。专业教师获批辽宁省一流本科课程4门,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团队3个主持完成教育部、省级、校教改项目22项获全国煤炭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二等奖3项辽宁省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4项

【专业定位】

在新工科背景下,秉承学校“太阳石精神”文化特色,培养面向行业和社会发展需求、基础扎实、适应性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级应用创新型专业人才。树立“厚基础、宽口径、重实践、强能力、高素质”的人才培养理念,强化工程设计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和工程创新能力培养,立足辽宁、放眼全国、服务行业,着力打造城乡水工程建设及节水、矿区水环境保护及水资源化、水系统智慧化方面的应用创新型人才输出高地

【师资队伍】

专业拥有专任教师18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5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占比为73.3%。拥有辽宁省校际教师互聘教学团队1个,辽宁省“兴辽英才”青年拔尖人才1人,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3人,辽宁省高层次科技专家库专家1人辽宁省教学名师1人中国建筑学会给排水研究分会理事1人,辽宁省给水排水专业委员会委员2人校优秀青年教师提升计划“杰出人才”1人国家注册公用设备(给排水)工程师2人注册监理工程师1人具有行业经验教师占比100%,辽宁省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一等奖获得者1人,三等奖获得者1人。聘请了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中科院沈阳生态研究所、苏伊士水务工程有限公司等国内知名企事业单位兼职教授8人。

专业教师先后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部级和企业委托的科研项目10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出版专著和教材15部,团体标准3部,获得省、市级科技奖30余项。

图1 崔福义、李亚峰教授莅临我校指导交流

实践条件

专业建有水生物实验室、水化学实验室、水处理实验室、水工艺实验室、给排水综合实验实训室、建排实验实训实验室、精密仪器室和药品储存室等组成的给排水科学与工程综合性实验室,设备总值近千万元

专业拥有一个首批国家级大学生工程实践教育中心(辽宁工程技术大学-中国建筑第五工程局)、三个辽宁省大学生工程实践教育基地(中国建筑第五工程局、辽宁开大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和辽宁汉石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一个辽宁省首批典型实质性产学研联盟(辽宁一诺环境产业集团有限公司),为应用创新型高级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提供了有利保障。

【人才培养】

专业以工程教育评估认证标准为引领,建立了“五横五纵、一精神二能力三特色”的德学兼修、创新实践能力强的新时代水业人才培养体系。将课程体系与行业“精准对接”,将矿山水处理、黑臭水体治理、海绵城市、智慧水务等学科发展前沿技术及地矿特色融入知识体系,培养具备解决城乡水工程建设及节水、矿区水环境及水资源化、城市水系统智慧化等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和国际化视野,能够在市政、水务、水利、环保、建设、矿业等相关行业从事给排水工程方面的工艺设计、工程施工、项目管理、技术开发等工作,具有一定的给排水工程建设实践能力和矿区水资源化技术开发能力的应用创新型人才。

专业学生参加全国“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大赛、全国大学生给排水科技创新大赛、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等,获得各类竞赛奖励8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申请国家专利10余项,提高了学生创新实践能力。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毕业生就业率始终名列前茅,就业率在95%以上,实现高质量就业学生就业多为中建、中铁、中交、中冶等国有大中型企业及政府事业单位每年有30%左右学生考取同济大学、天津大学、重庆大学等“985”“211”高校硕博士研究生。三十多年来,专业已经培养了2000余名毕业生,为行业输送了大量的水业人才并涌现出大量本行业的专家

图2 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